中国央行宣布从7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预计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在国常会提及降准预告后两天,央行正式宣布降准,并且是全面降准,非之前市场预计的定向降准,远超市场预期!
无论是从国常会的通稿还是从央行的通稿来看,这次降准是针对大宗商品来的,目的是为了加强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央行通稿:今年以来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一些小微企业面临成本上升等经营困难,中国坚持货币政策的稳定性、有效性,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发力,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国常会通稿:针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要在坚持不搞大水漫灌的基础上,保持货币政策稳定性、增强有效性,适时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进一步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由于PE、PP下游企业多为中小型企业,对资金端的流动性变化较为敏感,盘期货大幅走强,大宗商品市场大面积飘红。
随着原材料涨价,中小企业采购资金的压力不断变大,而货款又是商票或者银票,不是现金。这时候,为了缓解资金压力,企业就只能支付一部分利息把承兑汇票贴现。而如果贴现利率走高,中小企业面临的成本压力就会更大。而本次降准将会引导利率市场稳中有降。
除了对冲小微企业原材料成本攀升的压力,另一方面也是防止大宗商品价格继续被炒作。

有市场研究员认为,降准或只对商品产生短期利好,但效果有限,信用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商品的反弹可能只是昙花一现。
除了央行对大宗商品价格的调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开始重拳出击!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导致大宗商品大幅度涨价,将被重罚!

7月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公告。

若有以下这几种行为将受处罚:
●低价倾销:为了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扰乱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价格歧视:对具有同等交易条件的其他经营者实行价格歧视
●价格串通: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造成商品价格较大幅度上涨
●哄抬价格:捏造、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除生产自用外,超出正常的存储数量或者存储周期,大量囤积商品不出售或少量出售,经价格监督管理部门告诫仍继续囤积的;通过强制搭售、高额收取或大幅提高其他费用等方式,推动商品或服务价格过快、过高上涨;利用其他手段哄抬价格,推动商品价格过快、过高上涨
●价格欺诈: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构成价格欺诈
●抬级抬价、压级压价:采取抬高等级或者压低等级等手段销售、收购商品或者提供服务,变相提高或者压低价格
●不执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
●不执行价格干预措施、紧急措施
●牟取暴利: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牟取暴利
●未按要求执行明码标价:不标明价格的;不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方式明码标价的;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者收取未标明的费用的;违反明码标价规定的其他行为
在今年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上涨的背景下,众多中下游的小微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上行的压力,央行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在此刻重拳出击!实行全面降准!操控大宗商品价格暴涨的将遭重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