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盐田国际集装箱码头发布通知,因盐田港区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作业能力已稳步回升。自6月24日零时起,盐田港区整体操作全面恢复!
喜大普奔!这是近期以来难得的集装箱货运的好消息了!

对于盐田港区的稳步复工复产,各大班轮公司均表示已经做好早日重新靠泊盐田港区的计划,航线正在逐步恢复正常。之前许多货代的仓库都是爆仓状态,手上的重柜发出时间不确定,根本不敢接单!盐田港整体操作全面恢复是一个非常重磅的利好消息。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事情却仍然在华南出了意外……
6月23日上午,广州南沙集装箱码头发布紧急通知,表示近期外贸办单数增幅巨大,现办结的进港预约数已远超出近几日闸口通过能力总和!
为保障客户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从今日6月23日12:00时,暂停全部外贸出口办单业务!即暂停重进、吉出重回、吉进业务办理。

此前受盐田港疫情影响,部分重柜分流至南沙港,导致南沙港业务量直接飙升了30%(南沙二期6月份业务量同比5月份增长了50%),还导致了港口大塞车。

本次南沙三期宣布暂停部分业务,或许是应对码头过度饱和的临时举措,预计短时间内就可恢复,但作为华南地区发展最快的港口之一,该措施或对国际运输链路将带来一定影响。
全球海运市场“坐地起价”?
6月18日,上海航运交易所公布,上海出口集装箱指数(SCFI)为3748.36点,创出历史新高,相比去年最低点上涨了358%,意味着海运价格已同比翻几倍增长。
而下半年是海运的传统旺季,包括针对西方万圣节、黑色星期五购物节、圣诞节等货物将在8月到12月陆续发出。分析人士成,再加上订舱难、塞港严重、船期不稳等多重不利影响因素,下半年海运情况或更紧张,海运价格或居高难下。
苏伊士堵塞后遗症发作期,始作俑者如何了?
三个月前的3月23日,苏伊士运河发生了大型货轮搁浅事件,继而造成了一场举世瞩目的“世纪大堵船”事故。
此后,苏伊士运河堵船所造成的全球港口大拥堵“后遗症”,逐步传导至中国。
5月以来,随着受此前堵船影响的数百艘集装箱货轮集中抵达中国,上海港、深圳深圳市盐田港等中国主要集装箱港口均出现严重拥堵情况!

想象了一下
差不多是这种情况了吧?
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港口的情况有所缓解,但是形势仍然严峻!
找塑料视点了解到,负责“长赐”号货轮保赔保险的英国保赔协会发表声明称,“长赐”号货轮的船东已与苏伊士运河管理局达成原则性协议。
目前,英国保赔协会正与船东以及其他保险公司一起,同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展开合作,以尽快执行已签署的和解协议,并在完成相关手续后安排释放“长赐”号货轮。

悬挂巴拿马国旗的“长赐”号于3月23日在苏伊士运河搁浅,造成航道堵塞。经连续数天救援后,搁浅货轮于3月29日成功起浮脱浅。由于船东未缴纳埃方要求的赔偿款,埃及正式扣留该货轮,目前该货轮仍停留在苏伊士运河的泊位中。
那个让大运河堵塞、相关老板、船东损失惨重的“始作俑者”,惨淡收场,留下那个每天损失数百亿的“神话”……
两部委联合调查市场:稳定供需、价格
近期,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与市场监管总局价监竞争局派出多个联合工作组,赴有关省市就大宗商品保供稳价问题进行调查。
工作组将详细了解有关企业参与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交易情况,认真听取中下游企业对上游供货数量和价格变化情况的反映以及打击投机炒作、保障市场供应的建议,听取有关专家、市场机构对加强期现货市场联动监管、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意见!
国际大宗商品需求大国,不得不出手
2021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其中铁矿石、铜等商品涨幅较大,明显偏离供需基本面。对此,中国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有关部门陆续采取强监管,打击市场和资本投机炒作行为。
中国是全球大宗商品需求最大的国家,世界近七成的铁矿石流向中国。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前5个月中国进口大宗商品量大幅增长。其中,进口铁矿石4.72亿吨,同比增加6%;钢材609.7万吨,增加11.6%;大豆3823.4万吨,增加12.8%。
同时,大宗商品需求的景气度,也反映在近期波罗的海干散货指数(BDI)的上市趋势中。
近两、三年来,BDI的走势与大宗商品价格走势基本一致。那么,是商品价格带动了海运价格指数,还是海运价格变动影响了国际商品价格?
毕竟,商品需求是全球市场的终端需求。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海运运力的变化反过来在影响商品价格,涨势还会再来也未可知……